5月25日15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后舉行“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邀請三位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廣大干部群眾不會答應
在回答本臺記者聶一菁的問題“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黃潤秋介紹,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今年年初以來,我們受到疫情影響?!暗倳浾f,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秉S潤秋這樣理解,總書記是把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作用說透了,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間,怎么樣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一份生態環境保護的滿意答卷,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黃潤秋認為,要牢固堅持和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做到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不能因為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就放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對環境監管和環境準入的要求?!叭绻@樣,我們可能就會回到過去的老路,那就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或者是,我們會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們廣大干部群眾也是不會答應的。近年來,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環境質量改善也是非常顯著的?!?/span>
未來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做到三個堅定不動搖。
第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第二,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第三,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不動搖?!拔覀冊瓌t不能改,方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減,標準也不能放?!?/span>
黃潤秋說,我們要把握好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節奏和力度,統籌疫情防控問題上,我們要更加注重精準治污,更加注重科學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國,更加注重因時、因地、因事,采取適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最近生態環境部提出了5個精準,第一個精準是問題精準,第二個是時間精準,第三個是區位精準,第4個是對象精準,第5個是措施精準?!盀榱朔蘸脧凸彤a,支持好’六?!?,我們也出臺了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評審批的正面清單,另外一個是監管執法的正面清單?!?/span>
黃潤秋說,總的來說,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準上。我們歷來反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搞齊步走,搞大撒網,搞千篇一律。
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下,生態環保部將更加注重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幫扶,從今年5月份開始,生態環保部已經陸陸續續派出一些指導幫扶工作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縣、企業,幫助地方發現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一些當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送技術、方案、政策到企業,幫助企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
去年北京重污染天數只有4天
疫情期間生產生活大幅度減少,為何還出現了重污染天氣。黃潤秋表示,重污染天氣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十三五”以來,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重污染天氣在我們國家的一些重點地區發生的頻率和發生的強度都在大幅度的降低,黃潤秋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為例,2015年重污染天氣有36天,平均就是一個城市平均有一個多月是重污染天氣,但是到了2019年降到了20天,減少了45%。嚴重污染天氣在2015年京津冀地區是10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兩天,降低了80%。北京的改善程度就更高了,北京在2015年重污染天數是43天,去年北京重污染天數只有4天。
黃潤秋說,從重污染天氣的變化情況來看,治理的途徑應該說是正確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區和其他一些重點地區也好,排放仍然偏重?!霸谂欧牌氐那闆r下,我們的改善就比較脆弱?!秉S潤秋解釋,如果遇到不良天氣條件,就會影響大氣的質量,重污染天還會回來。
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在春節期間,連續出現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百姓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處于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活動水平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也大幅度降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天氣?黃潤秋解釋大氣環境質量取決于容量和排放兩個因素,當排放遠遠大于容量的時候,重污染天氣就可能出現了。
在春節期間,老百姓確實感覺到整個社會活動水平降低了,排放也相應降低了,但是降低的主要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部分,比如說交通出行、餐飲、建筑工地,但供暖、鋼鐵化工生產是剛需,還要維持生產。
經過科學測算,1月底到2月初,全社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那些日子京津冀地區剛好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冬季高溫高濕,風力很小,“上面溫度比下面高,像個鍋蓋一樣把這個地方給扣起來了,也大大壓低了邊界層的高度,實際上就降低了我們的環境容量,重污染天氣就回來了?!?/span>
黃潤秋說,這也印證了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因此,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從長遠來看,要在調整結構上下功夫,實施重大污染減排工程,采取聯防聯控,做好大氣污染的應急響應。黃潤秋相信,重污染天氣離大家會越來越遠,周圍的藍天白云會越來越多。
“十四五”將推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
談到“十三五”和“十四五”,黃潤秋表示,總的來看,“十三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進順利,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較好,“十三五”規劃里所確定的生態環保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當中到2019年年底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這7項里面包括4項總量指標,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項質量指標里面,我們已經完成了3項,第一項是pm2.5不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按照“十三五”的規劃要求,這項指標到2020年應該比2015年降低18%,但到2019年年底,我們已經降了23.1%,也就是說已經超額完成了5.1個百分點。兩項水的質量指標也很好,1~3類的優良水體,按“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要做到70%,去年年底我們已經做到了74.9%;劣五類水體,“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要小于5%,我們去年已經做到了3.4%,“所以說總的來看,氣也好,水也好,總量也好,質量也好,我們工作推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情況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秉S潤秋坦言,還有兩項任務沒有完成,在今年要繼續努力。一項就是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另外一項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今年還要努力去完成。
“十四五”怎么做?黃潤秋說,看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當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的任務。他說,當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一個低水平上的提升?!半x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秉S潤秋說,當下仍有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一個是我們國家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第二個是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改變;第三個是環境事件多發高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黃潤秋認為,基于這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下一個階段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非常嚴峻和艱巨,“我們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拐點還沒有到來,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因此,生態環保部對“十四五”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就是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這個是我們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們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而且是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另一個抓手是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方面,要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加強對生態保護的監管力度,努力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維護我們國家的生態安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綠色生態產品。